新闻动态

邹珍妮 | 俄罗斯暑期学校学习报告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31日编辑:李建军来源:

俄罗斯暑期学校学习报告

邹珍妮

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2013级研究生


作为四川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研一的学生,我有幸参加了赴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大学的暑期学习交流项目。此次俄罗斯之行收获颇丰。不仅仅是在异国学到了知识,也增长了见识,同时也反思了许多。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俄罗斯地铁

在去俄罗斯之前,就在网上查到,俄国地铁是著名景点之一,心中不免诧异。初到俄罗斯,第一印象就是莫斯科的地铁:地铁很深,长长的电梯,进入以后感受到历史感非常浓厚;最令我惊讶的是每一站都有不一样的景色,金碧辉煌,油画,雕像,几乎每站都有自己的特色,时而置身于苏联时期,时而置身于沙皇时期。初到俄罗斯,这样的地铁站给予游人很大的震撼,也能够凸显出俄罗斯的特色。个人认为国内可以借鉴一下,因为地铁客流量很多,如果能够赋予它中国特色,不仅仅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文化吸引力。其实我们老从书本上学习软实力,这就是一种现实中软实力的表现。

(二)俄罗斯人的素质

虽然苏联时期的辉煌不再,此次出国门,仍旧让我心中感叹俄罗斯人的国民素质确实值得我们反思。如前所述,俄罗斯地铁很深很长,要站很久才能到下面的地铁,这种情况如果在国内遇到急事想走快一点肯定很不方便,但是俄罗斯却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他们总是自动站在扶梯的右边,留出左边的位置,让有急事的人可以从左边走过。我们在国内总是很随意地站上去,后边有急事的人根本没办法往前。另外就是坐地铁的习惯,在国内地铁人流的高峰时段,很多人并不遵从先下后上的秩序,这样很容易引起混乱。但是俄罗斯人却很遵守秩序,即便是高峰时段,甚至于俄罗斯地铁事故停了一条线后,人流更加集中之时,上下地铁都十分有秩序,没有出现争抢的状况。

另外,我们过马路的时候,总是习惯等来往的车过了才过马路,可是俄罗斯人会隔五十米开外就停下来,挥手示意我们过去,以至于我担心自己养成不看车直接走过去的习惯回国怎么办。

再者,俄罗斯人在公众场合,譬如餐厅讲话都保持小声的状态,但在俄罗斯的中国游客非常多,我们好像并不习惯那样,说话很大声,有一次俄罗斯同学悄悄问我,“为什么你们中国人说话总是那么大声?”我答道:“因为我们中国人多,喜欢热闹,大声表示我们很开心,并不是不礼貌的行为。”虽然这样回答了,但心里还是有些许惭愧的。

(三)俄罗斯食物

对于四川人来讲,在俄罗斯是特别折磨味觉的,非常不习惯天天面包蛋糕的饮食习惯。但例外的是我在俄罗斯天天都会喝牛奶,我在国内其实并不爱喝牛奶,因为总感觉不踏实,但是俄罗斯的牛奶并不浓郁,却感觉很天然纯正。其他食物也是如此,譬如火腿肠就全是肉做的,是放在冷冻柜里的。总之觉得吃什么就是什么,很安全很放心。

另外,俄罗斯本地水果蔬菜品种很少,到超市买东西会发现,很多都是进口的,譬如生姜来自中国,香蕉来自厄瓜多尔,还有一些东欧国家,甚至我都不知道的国家,所以价格相对比较昂贵,除了香蕉跟国内的差不多,包括生姜在内都比较贵。

(四)俄罗斯学习交流

我们上的是关于俄罗斯经济的英文课程,老师是个典型的俄罗斯人,有自己的公司,他对经济学也有自己的见解。令我感到惊讶的是老师与我们非常坦诚的交流,讲述了俄罗斯经济的缺陷,俄罗斯社会的不足。据老师讲,俄罗斯的腐败现象非常严重,却找不到治愈良方。根据俄罗斯法律,外国人上街必须带护照,不带是要被带进警察局的,但是遇到这种情况你只要给俄罗斯警察200美元就可以搞定。俄罗斯的腐败现象与国内不同的是,国内是高层腐败,即有较大权力的人才会腐败,而俄罗斯的腐败已经渗透进了普通底层职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俄罗斯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因为问题已经严重到阻碍其经济长远发展的地步。俄罗斯老师十分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认为中国经济很有潜力,这也令我感自豪。

另外,有一位学生是来自欧洲的研究俄罗斯经济的教授,我们常常一起交流,我问他对中国经济的看法,他说虽然不了解中国,但是中国经济给他的印象是“Always go up and up”。俄罗斯校方安排了两次聚会,还有很多来自其他国家的留学生一起交流,非常愉快。

(五)俄罗斯宗教

俄罗斯联邦境内共有10余种宗教,主要有基督教(包括东正教、天主教)、新教三大教派)、伊斯兰教、佛教、犹太教、萨满教等。但是最主要还是东正教,莫斯科很多地方都会有东正教教堂,每个进去的人都会包着头巾。我向俄罗斯学生了解到,其实他们跟中国的年轻人一样,很多人都不是信徒,但是由于老一辈人信教,对于教堂十分尊重。有一次俄罗斯同学带我们去参观教堂,回来后她说她很后悔没有戴头巾,随然她不算教徒,但是不戴头巾会显得特别不礼貌。

教堂是非常神圣的地方,莫斯科的教堂很有特色,圆顶,外观是彩色的,里面涂了金色,会画很多精美的油画在上面,一个教堂会设立一些圣人像,人们对圣人鞠躬诉说,亲吻圣人画上的脚,他们的诉说都非常非常小声,几乎是贴着圣人诉说的,所以一进教堂会感觉很庄严肃穆。

圣人像不仅仅是在教堂才有,甚至于红场这样的著名景点都会有圣母玛利亚的油画像,连一两岁刚刚会说话的小孩都会指着画像说:“看,那是圣母玛利亚。”

可见宗教对于俄罗斯民众的影响匪浅。

(六)俄罗斯人的生活

俄罗斯人的生活节奏很慢,法定上班时间是早上10点,下午4点就下班,中途还有午休,生活比较惬意,压力不大。唯一的压力是房价,这跟国内的情况一样。但是他们在教育方面花销并不大。对比收入和花费,除了房子,几乎没有压力。他们很爱旅游,据我了解,节假日莫斯科人会急剧变少,因为都去西欧旅游了。

另外,在与俄罗斯同学相处的过程中,了解到其是俄罗斯人是蛮保守的,跟中国家庭一样,男主外,女主内,满足于幸福的家庭生活。他们的保守还表现在一个特别明显的地方,就是所有的莫斯科景点,包括著名的红场,教堂,克里姆林宫都只有俄文标识,甚至于地铁站内都只有俄文,报站也只用俄语,这对于游客和学生都很不方便。这也印证了俄罗斯民族的骄傲名不虚传,而且他们做起事情来表情是很严肃的,不如中国人热情,几乎可以叫做不苟言笑,但是并不呆板。我们交宿舍费的时候,由于我的飞机要晚一天,所以我特意问俄罗斯同学要不要补交一天的舍费,他的回答很经典:“Do not worry!It is in Russia!”

(七)令我感动的人和事

作为四川人,刚来俄罗斯对于食物特别不习惯,甚至于有几顿都吃不饱,于是我和来自清华的舍友以及来自美国,巴西,俄罗斯的同学一起做饭进餐,在厨房遇到一位来自印尼的小哥,正在做干煸豆角,谈话中他得知我们来自中国,特意在最后多炒了一份辣辣的干煸豆角,说了一句:It is for my Chinese friend,我们都还来不及道谢,便匆匆离开了。在异国吃上一份香辣的饭菜,还有这份跨越国籍的情谊,令我感动不已。

在俄罗斯语言不通的我们做饭都是要靠自己的,我们一起搭伙做饭,吃着自己做的,拿到国内来根本只能算能吃的饭菜,却其乐融融,开心不已。这也是我这次出国学习到的,毛主席那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实在精辟。国外生活逼着你独立,自强,逼着你忍受孤独,解决问题,也让我们享受着国内体会不到的美好。

(八)总结

俄罗斯之行是我第一次走出国门,莫斯科的景色,历史,文化,还有善良的人们让我不仅仅增长了见识,也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国内,有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走出了国门,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去体验异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有了对比,才会更加了解自己的国家,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问题,我认为这才是出国的意义,也是我们的责任所在。

上一条:袁晓姣 | 暑期赴俄访学报告

下一条:李洋 | 俄罗斯学访随感

关闭

Copyright ©2021  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版权所有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望江路29号四川大学文科楼5楼

电话:028-85412638 传真:028-8541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