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学访随感
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2013级研究生 李洋
2014年7月,我们的俄罗斯之旅正式开启,这是一段充满奇妙色彩的旅程,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值得珍藏的一段难忘经历。短短20天左右的时间,每一天发生的故事都值得我们细细回味,慢慢梳理一番。这20天对于我个人来说,收获颇多。在这非常珍贵的一段时光,我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友情,收获了成长,收获了丰厚的阅历,收获了太多太多……
我们十分有幸能与复旦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的同学一起参加此次赴俄项目,聆听莫斯科高等经济大学(HSE)暑期大学课程。在这前后,在复旦大学的王磊老师精心的组织安排下,同学们获得了很多帮助,因而得以顺利出行,在这里也对支持帮助我们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把我们这次行程的性质定为“留学”或“访学”恐怕都不是特别恰当,王磊老师十分准确的进行了定性,称我们这次项目为“游学”,我个人以为再恰当不过。一方面,我们通过参加莫斯科高等经济大学暑期大学的相关课程,学习一些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另一方面,通过在俄罗斯的生活、游历,我们可以切身感受俄罗斯的社会动态、政治生态、经济形态、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等,不断丰富我们的阅历,增长我们的见识,从这当中学到的可能也是更加深刻的。
莫斯科当地时间7月11日晚8点,在经过了长达8小时的飞行之后,伴随着俄罗斯人的欢呼和掌声,我们顺利到达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我座位旁边的一个在俄罗斯生活了17年的中国阿姨告诉我说,飞机安全降落欢呼鼓掌,这是俄罗斯人的习惯,因为他们认为飞机的平安降落是最值得庆祝的事情。我顿时被这独特的庆祝方式所感染,之后发现许多中国乘客在飞机安全降落之时也都效仿俄罗斯人不约而同的鼓起了掌。相信对于美好的祝愿是不分国界的。
刚下飞机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这里与北京的高温炎热形成了鲜明对比,当时正值莫斯科降温,最低气温仅12摄氏度,恐怕我们需要一些时间去换换水土吧。手机一开机便收到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的信息,是对公民出境的一些要求,还包括俄罗斯5个使领馆的联系方式,用以保障中国公民在境外的权益,我顿时感受到了一股暖流以及国人的自豪。莫斯科高等经济大学的学生尤金早早地就等候在机场出口位置。他非常热情,说着一口流利的英文,是个十分阳光的小伙子。我们也都进行了自我介绍,与他寒暄了起来。
等了一阵子,学校的小巴到了,载着我们十几个中国学生,载着我们的好奇与期待向下榻的留学生公寓驶去。一路上听着悦耳的俄语歌曲,欣赏着车窗外的风景,感受到莫斯科确实是座绿化很好,环境优美的城市。夏天北部的白天会长一些,这次算是深有体会,接近晚上10点的样子,仍然能看清外面的风景,4小时的时差似乎没有给我们带来一丝疲惫。看到马路两旁三星、奔驰、麦当劳等品牌特别醒目,据说韩国的电子产品、食物以及德国的汽车在当地很受欢迎,当然我们更希望看到的中国品牌。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不停地讨论,不停地把书上看的东西与现实中感受的东西对照,趣味丛生。
在注册手续陆续办妥之后,我们参加的课程也正式开始了。我们主要参加两门课程的学习,分别是转型中的俄罗斯经济以及媒体与文化,由两位优秀的教授授课。他们用略带俄式口音的英文为我们讲述俄罗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课堂显得十分自由、随意,同学们也都非常积极主动地与老师互动,探讨彼此感兴趣的话题。讨论难免带来争议,一个是中国眼中的俄罗斯,另一个则是自身立场上的务实的俄罗斯,难免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双方都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自身的传统认识,对同一个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
媒体与文化这门课程课时短,专业性强,听起来比较深奥,但还是蛮有意思的。让我们感悟最深的还是转型中的俄罗斯经济这门课程。老师为我们翻开了自1991年开始短短的俄罗斯经济史,把它分成了4个不同的阶段,并巧妙结合当下乌克兰危机等时政形势进行研讨。老师为我们列举了很多生动的事例,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及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中很多都还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我们与老师积极互动并介绍了中国的一些经验。他饶有兴致的听着我们的讲述,对中国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仍毫不避讳地告诉我们,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都有很多值得参考的经验,但很多经验是不能照搬照抄的,俄罗斯当下探索的是一条符合俄罗斯国情、拥有独特模式的道路。
课余时间,我们按计划在莫斯科感受了一把真正的俄罗斯风情。雄伟庄严的克里姆林宫和红场,肃穆庄重的列宁墓,充满艺术气息的阿尔巴特街,波光粼粼的莫斯科河,高大恢弘的救世主大教堂等等一一由书本跳到了我们眼前,所到之处留下的都是珍贵的记忆和一番又一番深切的感悟。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地铁毫无疑问是俄罗斯人最喜欢选择的交通方式。莫斯科拥有非常强大的地铁交通体系,蜿蜒的地铁线路延伸至莫斯科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快速、便捷是它的最主要特点。但莫斯科地铁另一大特点就是噪音大,陈旧的地铁车厢以及轨道似乎有段时间没有翻新了。但人们并没有抱怨这些,而是置身在这有年代符号的事物中,品尝着历史的味道,这也是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更使俄罗斯人自豪的是他们拥有全世界最漂亮的地铁,在地铁站随处可见那些漂亮的雕塑、壁画,宛如一座金碧辉煌的地下宫殿。据说兼具战时防空作用,因而地铁站绵延至地下非常深的地方。
俄罗斯是典型的宗教国家,这里的人大多信封东正教。来到俄罗斯也是来感受这里的宗教文化,教堂随处可见,且都别具一格。救世主大教堂作为东正教世界最高最大的教堂是沙皇为纪念拿破仑战争的胜利而修建,坐落在红场一侧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以其洋葱头的设计闻名于世。教堂内一群虔诚的教徒在祈祷着,还心灵的一片清澈,一片宁静。
让我感受最深的还要数新圣女公墓。这里是为俄罗斯科技文化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名人安息的地方,很少有政治家,也使它少了一些政治上的纷争,成为一片净土。人们说来到名人墓是找寻一个与伟人对话的机会,使人的境界得到提升。果戈里、契诃夫、奥斯特洛夫斯基、夏里亚宾等一大批杰出的作家、歌唱家以及一大批科学家安详的睡在这里,他们都已不在人世,但后人并没有忘记他们的功勋,他们的作品被历代传承,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这就是俄罗斯的写照,几代人对真善美的不断探索,不断追求。更值得称道的是这里的每一块墓碑都是一件艺术品,都是对他们的一生对简单最形象的概括。
除了莫斯科,我们还把3天宝贵的时间留给了圣彼得堡。陈旧的列车设施简陋,没有电扇,没有空调,车上的人们对我们格外热情,用掌握不多的英文单词问我们讲述着很多很多。这座俄国昔日的首都——俄罗斯第二大城市有着“北方威尼斯”的美誉,作为一个旅游胜地迎接着全世界的游客前来观光。我们参观了金碧辉煌的冬宫、夏宫等著名景点,里面陈列了不少中国文物,让我们又不由自主的翻开曾经的那段屈辱史,不禁使人唏嘘感叹。这期间我们正好赶上了圣彼得堡的水兵节,市民们在街头狂欢,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的涅瓦河显得愈发美丽,这些片段都珍藏在我们的记忆当中。
短短20天的旅程已经结束,回到国内的我们仍在茶余饭后为身边的人讲述着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切。这次俄罗斯之旅真可以说是不虚此行,丰富了知识、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充实了阅历、加深了友谊、触发了思考,满满的都是感想,都是爱,在记忆的最深处永不抹去,像一杯伏特加一样既可以品味,又不失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