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李涛教授应邀赴沪参加系列学术活动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08日编辑:李建军来源:

由复旦大学主办,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资助的“上海论坛2011”于2011年5月28日至30日在复旦大学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经济全球化与亚洲的选择:市场、政府和全球治理结构”,以“关注亚洲、聚焦热点、荟萃精英、推进互动、增强合作、谋求共识”为宗旨,致力于打造“学界、政界、商界”三方交流互动的平台。作为论坛的第六届年会,“上海论坛2011”邀请了300多位各界精英就当今全球经济和国际局势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广泛、多维和深入的研讨,为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全面进步提供视点和建言。我所常务副所长李涛教授应邀参加并在“亚洲的合作与治理”分论坛上作“亚洲合作中的阴霾——亚洲国家涉藏政策透析”(The Haze of the Cooperation in Asia——Analyses of the Asian Countries’ Policies on Tibetan Issue)的发言。

5月31日,李涛教授应邀参加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与国立新加坡大学南亚所联合举办的“中印崛起与亚太地缘政治”研讨会(Symposium on the rise of china & india and changing asia-pacific geopolitics),并作了“A Cultural Perspective of the Rise of China and India”的发言。

6月1日,李涛教授应邀参加复旦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主办的“巴基斯坦形势及中巴关系”研讨会(Symposium on situation in pakistan and sino-pakistan relations),并作了Significance of Researches on Tibetan Factors in Baltistan——Some Considerations on Sino-Pakistani Relations的发言。

期间,我所常务副所长李涛教授还与国立新加坡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Tan Tai Yong教授商谈合作事宜,并参观调研了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数据库建设,访问宝钢与相关人员举行座谈。



相关资料

上海论坛(2011)分论坛之一:亚洲的合作与治理

主席:沈丁立(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吴心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

分议题一:东亚合作的新动向

东亚合作自从上世纪90年代真正起步以来,已经在地区安全机制建设以及地区经济一体化等重要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东亚地区合作又呈现出新的动向。这些新动向将会深刻地影响着东亚地区安全结构、政治结构和经济结构的未来发展,因此值得加以认真讨论。

地区一体化研究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新兴领域,并且学界通过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较多的原创性学术成果,比如“地区主义”及“地区间主义”学说的兴起,“地区治理”理论的出现等都和学界基于欧盟地区一体化的研究高度相关。但这些学说主要基于对欧盟地区的研究。东亚作为和欧盟在各方面均有着较大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地区,为国际关系新理论的出现提供了新的可贵地区标本。因此,考察东亚合作的新动向,能够帮助学者们更好地进行理论发掘和建构,从而有助于出现基于东亚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理论。

当前东亚合作中的新动向,有些是以前某些发展趋势的最新体现,比如东亚经济合作中的某些新动向,另外一些则是以前没有出现过的问题,比如东亚安全合作中美国高调介入南海等问题。但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新动向,都具有显著的现实价值和当下意义。通过对这些新动向的梳理和分析,能够有助于学界和政界更为深入地判断东亚地区合作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厘清表面因素和本质因素。对这些东亚合作进程中的新动向进行讨论和研究还具有较高的政策价值。对这些新动向的分析必然会涉及东亚地区合作中相关各方最新的战略判断、政策制定以及策略应对。通过邀请各方与会人士的发言和互动,能够帮助政府较为全面地把握地区有关各国的政策脉络,从而为政策制定提供有益的支持。

围绕上述观点,本议题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东亚合作模式的新动向

该主题将探讨东亚合作重心的转移(从东南亚向东北亚的转移)、领导模式的变化(中日影响力的上升和东盟领导作用的下降)、合作模式的纷争(“10+3”模式、“10+6”模式、“10+8”模式)等问题,从总体上把握东亚合作进程中的新发展。

2.东亚区域安全合作的新动向

该主题重点关注三大内容。其一是东亚安全合作机制的新动向,分析美国双边军事同盟机制、六方会谈机制以及东盟地区论坛等区域安全机制的最新发展和未来前景。其二是2010年以来在东亚安全合作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特别是朝鲜半岛问题,南海争端国际化问题,美国东亚军事战略调整问题以及中国地区军事战略问题。不仅要分析这些新问题,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些新问题来把握东亚安全合作的新趋势。其三是对区域内其他相关各方在东亚安全合作中的立场变化、利益重点和政策选择进行分析。

2.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动向

该主题主要围绕着金融危机和东亚经济合作、东亚内贸易合作新动向、东亚区域金融合作新动向以及东亚经济合作中的中国取向四个内容展开。在金融危机和东亚经济合作中,将着重通过历史比较和地区比较等方式来阐述金融危机对于东亚经济合作的影响;在东亚内贸易合作新动向将从东亚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发展和东亚区域内产业分工发展等内容展开;在东亚区域金融合作新动向中,将重点关注清迈协议的深化、区域汇率政策协调等内容;在东亚经济合作中的中国取向中,将主要分析中国在东亚经济合作中的利益变化和政策特点等。

4.美国对东亚合作的政策新动向

该主题将重点研究奥巴马上台以来对东亚政策的调整,分析美国在东亚合作中的角色定位和政策取向,探讨美国因素对东亚合作的可能影响。

在上述四个主题的基础上,本分论坛将对东亚地区合作的未来前景进行展望,并最终形成建设性的政策意见和建议,以更好地推动东亚地区合作的良性发展。

分议题二:亚洲的合作与治理:新挑战、新特点、新探索

1.亚洲国际关系的新挑战

亚洲国际关系正面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从全球层面来看,金融危机、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已深刻地影响看亚洲国家的发展和彼此间的关系。从地区层面来看,核扩散、恐怖主义、海上安全等地区性难题正困扰着亚洲未来的发展和秩序。从国家间层面来看,领土、领海、民族种族宗教等问题重新成为国家间关系的热点。从国家内部层面来看,腐败、贫困、失业正考验看各国政府的管理和治理能力。亚洲国家如何积极和有效地开展合作,共同推动和改善亚洲地区的治理结构和机制,正成为亚洲国际关系的新内容和新方向。

2.亚洲地区合作的新特点

世界主要大陆都建立了地区级的合作组织,如欧洲联盟、非洲联盟、美洲国家组织等。推动不同地区合作的力量和因素有所差异,如欧洲合作建立在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地区理念基础上,非洲国家合作的前提是地理相近和目标相同,美洲国家合作以相似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为背景。亚洲国家在地理、经济、政治和对外关系上有更大的差异,但面临相似的问题、共同的危机和一样的挑战。亚洲合作具有独特的优势,包括丰富的人力资源、多样的文化、互补的经济等。近年来,亚洲合作呈现新的特点,包括几个次地区级和地区间合作组织的成形以及东盟共同体和东亚共同体的建设。当然,并不是每个国家、每个族群、每种文化都能在亚洲合作中均衡受益,如何避免弱势国家、族群、文化在亚洲合作过程中被边缘化,实现均衡、公平、可持续的共同发展,是亚洲未来合作应有的命题。

3.亚洲治理模式的新探索

亚洲不同地区业已形成不同层次、不同范围和不同类型的治理架构和制度安排。在亚太层面,有亚太经合组织、亚洲开发银行、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等。在东亚,有东盟、东盟+、东盟地区论坛、东亚峰会、六方会谈等。在南亚,有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在中亚,有上海合作组织。此外还有亚欧会议等跨地区的机制。这些治理架构对促进地区合作和一体化、化解地区紧张和冲突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诸多空白和不足,如在货币、能源、反恐、裁军、海上安全等方面,还缺少制度性的安排。次区域的合作多于和强于全亚洲的合作。这就需要调整和重组现有治理架构,甚至创建新的制度安排,以应对亚洲国际关系面临的新挑战,更好地在亚洲地区开展合作。


上一条:尹锡南副教授新著《印度比较文学发展史》出版

下一条:张力教授出席“中国与印度的核政策和动因”国际研讨会

关闭

Copyright ©2021  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版权所有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望江路29号四川大学文科楼5楼

电话:028-85412638 传真:028-8541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