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新一届议会(人民院)选举的结果于2014年5月16日最后揭晓,印度人民党以282票的绝对多数赢得此次大选,该党候选人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成为印度新一任总理。张力教授近期接受《南方日报》(2014年5月29日)、《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等中英文媒体采访,就印度的大选结果、政治变革、外交政策走向等问题发表评论。
张力教授认为:一、莫迪在竞选纲领和竞选过程中对中国有一些强硬表态,这出于选战的需要,不能表明他在中印敏感问题上会真的采取强硬举动。中印关系对于印度非常重要,对于莫迪来说,他上台后首先会让两国关系保持稳定状态。具体来说,莫迪的政绩主要在经济领域,他在竞选纲领里也特别突出了对发展印度经济的承诺,无论从中国获得发展经验来说,还是促进中印贸易和投资,都注定了中印会继续按照既定轨迹向前推动。
二、莫迪邀请谢里夫参加就职典礼,是一个非常有善意的举动。但是印巴实现实质和解还有很大难度,两国在克什米尔问题并没有达成共识,该问题仍然是印巴最敏感的话题。还有恐怖主义话题也会影响两国关系发展。2008年孟买遇袭后,两国关系其实仍未步入正轨,很难设想莫迪就任期间印巴关系会实现突破。
三、都说莫迪民族主义色彩比较浓,并不是单纯指他对待中国的态度,还包括对美国的态度。在外交上他仍以现实主义为基础,不会在对美问题上作出重大的、对印度国家利益不利的主张。美国非常重视印度在亚洲和印度洋的作用,奥巴马政府制定的很多亚洲政策已经将印度考虑进去。从这一方面看,美国会继续进行积极的试探,包括向莫迪发出访问的邀请。莫迪会根据国家利益的需要进行一些回应。
四、日本和印度的合作会继续推进。国大党执政期间,日印关系的加强态势就引起很多人的注意。莫迪上台后,日印关系不仅限于经济,还有安全领域,不排除他们有共同针对中国的因素。与此同时,在涉及到中国与他国主权之争的问题上,印度也会权衡各方面利益,不会轻易地与日本走得太近。
五、俄罗斯和印度的关系没有太大的障碍,是比较顺畅的双边关系,特别是印度对俄罗斯的依赖比较重,莫迪任期内,两国双边关系不会有太大变动。俄印关系更多体现在政治层面,印度外交实际上比较成熟,知道在大国之前怎么样摆正关系。
六、地方政治力量的崛起是印度国内政治中的突出现象。印度是一个人口众多、实行联邦制和地方分权的国家,国内地方政治力量在较大程度上拥有影响国家政治治理与经济发展的能力,中国将会继续在信任建设的基础上与印度的地方一级政府发展经贸合作及其他方面的友好关系。
张力教授此前不久并接受《印度斯坦时报》(Hindustan Times)的采访,就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印与日印战略伙伴关系发表评论(详见链接)。
相关链接
http://news.163.com/14/0529/06/9TD2HA1300014AED.html
http://www.scmp.com/news/asia/article/1513048/indias-states-grow-power
http://www.hindustantimes.com/world-news/china-not-so-secretly-fumes-and-frets-as-india-japan-bond/article1-117683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