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李根 | 俄罗斯之行报告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31日编辑:李建军来源:

俄罗斯之行报告

李根

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2013级研究生


2014年7月10日到30日,作为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国际关系专业研一的学生,我有幸参加了复旦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组织的赴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大学的暑期学习交流项目。尽管在莫斯科的学习交流时间不到一个月,但我却增长了很多见识,获益良多,受益匪浅。现我将莫斯科之行所思、所想、所闻汇报如下:

第一,生态环境和谐。刚到莫斯科,我就发现那里的天空特别湛蓝,偶尔会有一丝云层,蓝天与白云格外分明,这是我在国内从来就没有看到过的。莫斯科的路面就像被雨水冲洗过一样,非常干净,地面上很难看到垃圾,偶尔会有飘落下来的树叶。在莫斯科的二十天里,我还没有被蚊子叮咬过。漫步在莫斯科的大街上,我会呼吸到洁净的口气,闻到芳草的清香。整个莫斯科城市被郁郁葱葱的森林包围,在市区有着很多公园和街心花园,随处可见成群结队的鸽子。这些鸽子很亲近人,似乎渴望着人们向它们喂食。即使人们离它们很近,它们也不飞走。鸽子主动亲近人,这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在国内的大城市,我们很难看到成群结队的鸽子在大街上游玩或觅食,就算看到鸽子,一旦离它们很近,它们便变会迅速飞走。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我们远远落后于莫斯科。我们应该注重环保意识,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二,中俄关系友好。由于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奉行向苏联“一边倒”的政策,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模仿苏联模式,因此现在很多富裕起来的中国人都渴望去莫斯科看看曾经的“老大哥”。在莫斯科的主要景区,如红场、阿尔巴特街、克里姆林宫、全俄展览中心等地方,随处可见说着汉语的中国人。我曾经到莫斯科周边的谢尔盖耶夫镇,来这个小镇旅游的中国人特别多,这个镇的有些景点,来参观的中国人比俄罗斯人还多。大量中国人到莫斯科旅游给当地带来了商机,很多俄罗斯商家还会说一些汉语,方便中国人选购东西。由于俄罗斯最近在乌克兰问题受到欧美国家的制裁,因此它迫切需要中国在国际事务上对其支持,与中国这样“强大的朋友”联合起来,应对西方咄咄逼人的压力。无论是俄罗斯政府,还是普通俄罗斯民众,对中国都比较友好。我曾看到一个中国游客在超市选好了东西,却在付款的时候发现钱不够了。此时,后面排队的一个俄罗斯人便用自己的超市会员卡帮这个中国游客刷卡,为他节省了钱。在莫斯科学习交流期间,我们同俄罗斯同学建立了较好的个人友谊,如今还保持着联系。“国之交在于民之亲”,中俄民众之间的友好交往今后还应该继续延续下去。

第三,苏联情节浓厚。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说,“前苏联的解体是20世纪最严重的地缘政治灾难”。苏联曾经的强大只是上了年纪的俄罗斯人的美好回忆。在莫斯科的很多建筑物上,都能看到印有苏联时期镰刀锤头的标志。如俄罗斯联邦外交部大楼的楼顶上就有。在莫斯科的服装商店,能看到印有“CCCP”(“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俄语缩写)或苏联时期坦克、飞机、大炮图片的衣服;在莫斯科书店,能够看到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成就的明信片;在莫斯科纪念品店,不仅能够看到用列宁、斯大林、勃列日涅夫等苏联时期重要人物头像制作的套娃,还能看到苏联时期的导弹、飞机等模型;在红场附近的小摊点里,能够看到印有苏联标志的士兵用的军帽以及军壶。在莫斯科期间,我还参观了全俄展览中心,它是苏联时期国民经济成就展览馆。里面有着多个雄伟秀丽的各式建筑,还有宜人的公园、别致的喷泉及池塘,让人流连忘返、叹为观止。回想莫斯科曾经作为两极格局的苏联首都,如今国破山河在,早已物是人非,当初谁又曾料想苏联会解体。“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这句话道出了普通俄罗斯人的心声。

第四,人们素质较高。在莫斯科读书交流期间,我发现大多数俄罗斯人的文化修养非常高。在大街上,我看到莫斯科人穿着整洁,仪表端正,他们不仅形象气质好,而且非常礼貌谦恭。有一次我需要过马路的时候,我正准备等汽车先过,再走到路的对面。结果一辆远处来的汽车突然踩刹车,停了下来,我当初就觉得奇怪,为什么汽车不直接开过去呢?这时,开奔驰车的司机向我挥手,示意我先过。我当时就感慨俄罗斯人素质高。经过多次观察发现,汽车让行人先过马路在莫斯科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国内,我过马路的时候,汽车往往呼啸而过,我往往要等上几分钟才敢走到路的对面。此外,我还发现进地铁站或出地铁站,所有人都站在扶手电梯的右手边,把左边的位置空出来,让赶时间的人快速行走。除非人流量特别大,地铁广播建议大家站成两队,才会有人站到左边,两队齐头并进,一般情况下,没有人会站到电梯的左边,把通道给挡住。地铁到站,等待乘坐地铁的乘客会自觉排成两队,站在两边,让到站的乘客全部出来后再有序地进去,很少见挤成一团的情况。中国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而当前中国国民素质堪忧,我们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个人修养。

第五,基础设施老旧。基础设施体现在很多方面,我以莫斯科的地铁为例来谈谈其基础设施。尽管莫斯科地铁四通八达,建造历史久远,但是地铁里一些设施显得比较陈旧。莫斯科地铁里面的火车车厢是一节连着一节的,感觉已经用了很多年。莫斯科地铁里有的火车没有到站提示灯,只用俄语报站,听不懂俄语的我们只好提前数好第几站才下。此外,地铁在行驶过程中的噪音特别大。就在7月15日我们在莫斯科的时候,莫斯科发生一起地铁列车脱轨事故,导致3节车厢脱轨,几百人伤亡,这是莫斯科地铁事故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可见莫斯科地铁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除此之外,我还发现乘坐莫斯科地铁不需安检,任何人只要刷了地铁卡都可以进入,这同样有很大安全隐患。这同国内乘坐地铁必须安检行李形成鲜明对比。大多数莫斯科市民外出通常选择乘坐地铁,上下班高峰期也就成为恐怖分子发动袭击的最佳时机。难怪从2004年到现在,莫斯科地铁曾发生多次爆炸事故,总共造成数百人伤亡。我还清楚地记得在上课时,一位教授在谈到俄罗斯的基础设施时,曾对我们说,由于缺乏资金,俄罗斯一年修的公路长度还不及中国一周修的长度。可见俄罗斯当前主要还是继承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基础设施,缺乏资金导致了投入不足。

总之,俄罗斯自苏联解体后,经济实力远不如从前。在莫斯科,我能感受到经济的不景气,体验到超市里高昂的物价,这也许是受欧美国家制裁的结果。出售能源绝不是俄罗斯发展经济的出路,俄罗斯迫切需要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我觉得俄罗斯未来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发展经济任重道远。苏联解体对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灾难仍在继续,当前的乌克兰问题就是一个例子,正在全面拖累俄罗斯经济。

除了经济不景气,俄罗斯当前正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危机,俄罗斯人口每年下降100万,照此下去,50年内这个国家的人口就只有目前的一半。普京在一篇国情咨文中曾说,“俄罗斯正处于数百年来最困难的一个历史时期。这是俄罗斯近二三百年来首次真正面临沦为世界二流,或者三流国家的危险。”普京讲话反映了俄罗斯的现状。当然,我们还应该看到,俄罗斯地大物博,拥有发展经济的潜力,俄罗斯仍是一个军事大国。俄罗斯民族即使在最艰苦的环境下,也从来不服输,具有坚韧、顽强的性格。这次去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大学的学习交流之行对我来说非常的有意义,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这将是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上一条:蒋筱然 | 俄罗斯游学记

下一条:袁晓姣 | 暑期赴俄访学报告

关闭

Copyright ©2021  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版权所有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望江路29号四川大学文科楼5楼

电话:028-85412638 传真:028-8541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