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4-6日,由中国南亚学会和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联合主办,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承办的2014年中国南亚学会年会暨南亚研究所建所五十周年纪念会在成都隆重召开。参会代表分别来自外交部、中联部、新华社、云南省政府研究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华侨大学、国防大学、同济大学、郑州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外交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深圳大学、山西大学、南京国际关系学院、洛阳外国语学院、云南大学、云南财经大学、重庆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天津市亚太经济贸易研究促进会、宁夏外联局、重庆市政府外联办、广东省海外交流联谊会、四川省国际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改革开放论坛、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世界观察研究院、海南亚太观察研究院、人民日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时事出版社等近80家南亚研究相关高校、研究机构和业务部门等单位的160多名正式代表,60多名列席代表。
4日,校党委书记杨泉明教授、常务副书记罗中枢教授亲切会见了部分与会代表。
会议在5日上午正式开幕,四川大学副校长晏世经教授主持,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院士和中国南亚学会孙士海会长先后致辞。谢和平校长表示:四川大学长期关注南亚问题研究,我校南亚研究所就是根据周恩来总理关于加强国际问题研究的指示于1964年成立的。作为我国高校成立最早的南亚问题专门研究机构,南亚所成立50年来,始终专注于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现状研究,致力于推动国内外南亚研究学界的互动与交流,目前已成为中国高校系统内专门从事南亚研究时间最长、研究人员最集中、研究资料丰富、研究成果丰硕的科研机构。历年来,已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教育部项目等近70项,出版专著近100部,发表论文近1400篇,向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提供研究报告80余份,培养博士生20余人、硕士生近300人。与此同时,南亚所也是我国与南亚国家开展交流与合作、增进邻邦友谊的重要桥梁。近年来,我们先后接待了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马尔代夫副总统瓦希德、斯里兰卡总理维克拉马纳亚克、巴基斯坦总理阿齐兹、尼泊尔前总理普拉昌达等南亚国家政要及各级别代表团,还与巴基斯坦、四川省政府等合作成立了巴基斯坦研究中心、南亚与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西藏与南亚研究中心等3个高水平研究中心。今年又在南亚所成立了若干区域和国别研究中心,进一步壮大了研究实力。在建所50周年的日子,南亚所很荣幸地承办了此次会议,这既是对已有成绩的小结,更是站在新的起点做出新的展望,南亚学界和南亚所都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召开此次年会,凝聚学界力量,深入研讨南亚形势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意义。学校将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南亚所的发展,希望南亚所依托学校的综合性学科优势,积极整合资源,励精图治、深化改革,不断开创我校南亚研究的新篇章,为推动我国与南亚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增进友好邻邦之间的友谊作出自己新的更大的贡献。四川大学副校长晏世经教授在开幕式中谈到,面对现在南亚重大转型期,南亚研究对服务外交发挥着重大作用,对增进南亚各国友谊、开拓国际视野提供了绝佳的平台,也鞭策川大南亚研究所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南亚学会会长孙士海研究员在讲话中热烈祝贺年会召开,热诚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会议中热烈探讨,交换真知灼见,共同推动南亚研究事业取得更大发展;祝贺南亚所建所50周年,祝愿南亚所续写辉煌,取得更大业绩。
5日上午的全体大会上,首先由四川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罗中枢对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培育工作的进展作了介绍,随后由来自全国各地的6名专家学者作主旨发言,包括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前院长杨洁勉作了“中国外交调整和西部发展战略”,中国前驻印度、巴基斯坦、印尼、马来西亚大使周刚作了“当前南亚形势新特点和中国-南亚关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学者、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作了“中国道路与南亚模式: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的竞争与合作”,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李向阳作了“构建一带一路需要优先处理的关系”,前驻加尔各答总领事毛四维作了“中印边界问题历史的几个基本点”,以及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前所长文富德作了“莫迪上台后印度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等的大会发言。
在两天的研讨活动中,会议代表围绕“转型中的南亚:新形势、新机遇、新思考”这一主题,对南亚政治安全、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三个领域的新情况、新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就南亚地区局势、中印关系、莫迪政府内外政策、阿富汗局势、巴基斯坦局势、印度海上战略、地缘战略问题、南亚“社会主义”研究、印度地方治理、区域经济合作、经济政策、经济改革、经济发展、语言问题、媒体问题、中印软实力、尼赫鲁研究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