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李涛、袁晓姣:莫迪成功连任,将为深耕中印关系带来新机遇?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17日编辑:来源:

莫迪成功连任,将为深耕中印关系带来新机遇?

作者: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李涛、袁晓姣


在全球化、国际治理、自由贸易、气候变化等问题上,中印的共同点远远大于分歧。印度人民党2019年竞选纲领中明确表示,将加强与中国在打击恐怖主义、腐败等全球性问题上的合作。学者郑永年呼吁:“一直被低估的中印关系,重要性仅次于中美关系。”

建立跨喜马拉雅区域合作机制能将两国合作利益最大化,使两国关系更加紧密。喜马拉雅地区,拥有占世界人口近半的三十多亿人,经济总量达十多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的29%,是世界重要的水源、能源和战略資源供应基地,对亚洲甚至对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世界上耗资最巨(约70亿美元)、参选人数最多(9亿选民中实际约7亿人投票),也是最具特色的“民主选举”一一印度大选,已经尘埃落定。

毫无悬念,总理莫迪成功连任,在人民院542席中印度人民党获得303票,比2014年的大选还多21席,印度人民党自1984年以来首次在议会中实现“连胜”。这对印度今后5年政局,及对集大国、邻国和发展中国家关系于一体的中印两国,会产生什么影响?

莫迪为什么再次“完胜”


人民党能够以绝对优势占据人民院,一方面是由于莫迪“权威型”领导的个人魅力,另一方面也与人民党政府的政绩密不可分。

从国内来看,人民党执政联盟在过去五年锐意进取,印度人民通过选票肯定了莫迪政府的良好政绩。

在第一任期的中后期阶段,由于部分政策承诺未能及时兑现,以及人民党政府的“牛保护”政策等引发的不良后果,致使印度出现失业率增加、农民收入下降等问题。而然,通过提出一系列发展改革计划,坚定执行一系列政策措施,莫迪政府在包容性发展、善治、国家安全、弘扬印度文化遗产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莫迪依靠成功的经济外交政策,拓宽了印度对外贸易中的投资和购买渠道。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团结印度裔侨民,加大了在基础设施和制造业上的投入,为改善印度长期落后的基础设施提供了物质保障,增强了政府的政策执行能力和效力。他还建立了一个廉洁透明的治理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对国家进步的满意度。

从外交实践来看,莫迪积极推行以经济外交为核心的对外政策,强化了印度与外部世界的经贸和军事合作,基本实现了印度的外交战略目标。尽管于2019年初,克什米尔地区的军事冲突恶化了印巴关系,但这也激发了印度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促使了人民党执政联盟的连任。

过去5年,莫迪及其内阁官员会见了全球约三分之一国家及地区的首脑,与世界主要国家建立了友好的双边关系。在莫迪治下,印度成为亚投行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创始成员国,并积极融入“印太”战略,在多边治理平台与地区周边国家关系中,提升了印度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他还借助瑜伽、宗教等软实力外交成功将印度文化推广至全球,塑造了印度的良好国际形象。

中印关系的机遇和挑战

在莫迪的强势领导下,人民党执政联盟即将开启下一任期,中印关系在其外交政策中仍然举足轻重。

从莫迪第一任期政策实践、竞选策略、印度人民党竞选纲领以及印度媒体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中印关系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对莫迪政府来说,在经济上和中国保持良好关系至关重要。印度可以利用中国的产业转移机会,借机进一步扩大吸引外资渠道,创造就业岗位。在2019年中国国际智能终端产业发展大会上,印度通信电子协会会长莫辛德鲁( Pankaj Mohindroo)指出:“中国手机厂商未

来四年在印度至少要增长100%150%,印度正在承接中国的手机产业转移。”

印度对“一带一路”部分项目的回应,也为印度加入“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新的可能。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一些战略界和经济界人士希望印度能够加入“一带一路”,认为中国的发展也是印度的机遇。

对投资的需求以及为严重过剩的劳动力“消肿”,都将促使莫迪政府调整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2018年底,经印度政府同意,中国华为公司与印度最大运营商 Bharti Airtel进行了首次5G网络服务试验。在5G网络服务项目上,中印两国未来有望陆续开展新的合作。

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范围,中印也有望进一步拓宽。人民党2019年竞选纲领指出,“将继续加强印度参与周边及地区经济组织,加快与周边国家的区域协调和经济合作。"为推动“睦邻优先"政策,莫迪政府将广泛借助多边论坛,加快与中国的协调和合作。这一政策也将为中印双边合作、协调与配合提供新的机会和可能。中印有望在联合打击腐败、跨国犯罪、跨境恐怖主义等领域加强合作。

在全球化、国际治理、自由贸易、气候变化等问题上,中印的共同点远远大于分歧。印度人民党2019年竞选纲领中明确表示,将加强与中国在打击恐怖主义、腐败等全球性问题上的合作。

另一方面,尽管人民党政府发展了同美国的伙伴关系,但在全球战略格局、地区安全形势、国家安全战略以及与其他大国关系上,美印双方存在较大分歧,印度的战略自主性和世界大国战略目标,同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不相符合。尽管莫迪政府不愿贸然挑战美国,却对“印太"战略的意图持怀疑和保守的态度。特朗普大搞贸易战、“美国优先”,印度不仅担心受到牵连,而且也担心全球资金回流美国。近期,特朗普对伊朗石油采取制裁措施,加剧了莫迪的担忧。作为世界能源需求最大的两个国家,中印两国在能源进口问题上都受到美国的掣肘。为共同应对特朗普对伊朗石油制裁和“长臂管辖”,中印两国近期已牵头成立原油进口俱乐部,以提高能源议价能力。未来,在应对美国加征关税、贸易制裁、“长臂管辖″等问题上,中印两国将有更多的共同利益诉求与合作空间。

中印文化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也将进一步扩展。人民党在竞选纲领中提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及修复、文化遗产数字化、文化博物馆建设等举措,中印两国有望开展文物保护及修复合作,增进历史文化交流。

同时,中印共同拥有丰富的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在宗教朝圣、瑜伽学习等宗教文化旅游项目上,也存在诸多合作空间。此外,随着中印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与稳定,两国留学生互访、高校联谊、智库交流等项目都将迎来新的合作空间。

当然,中印之间也存在着挑战。

中印双边关系中除已有的“边界问题”、“西藏问题”、“中巴关系问题”、“经贸失衡问题”外,跨界水资源争端、海上安全问题等新的矛盾也开始不断出现。中印之间大多数矛盾,主要囿于地缘政治的影响,这在近期印度大选中多有表现。

例如在大选期间,《印度斯坦时报》等主流媒体称:“面对全球化的现实和中国在南亚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印度传统的南亚战略已经不符合现实需求……。为了巩固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印度必须积累更大的能量,深化与近邻的相互依赖。”文章还表示:“中国目前正努力渗透到南亚和更广阔的印度洋地区,致使印度在该地区影响力进一步削弱。印度发展与美国的关系,融入‘印太战略’,可以起到中和作用。”洞朗对峙以后,中印领导人在武汉举行了非正式会晤,两国关系开始回暖,逐渐朝着相互利好的方向发展,两国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也得到有效管控。尽管中印关系发展将面临一些阻碍,但是两国领导人都站在了新的高度来看待双边关系,合作与发展仍将是未来中印两国关系的基调。

“中印两国是'两个身体,一种精神'”



尽管中印两国存在分歧,但两国合作是主流,发展是共同的追求。圣雄甘地曾说,中国和印度是同舟共济、患难与共的同路人。2014年在巴西同莫迪初次会面时,习近平曾表示:“只有中印都发展起来了,才会有真正的亚洲世纪。"莫迪也说过,“中印两国是'两个身体,一种精神'”。

未来5年,中印将迎来实现跨喜马拉雅合作的新机遇,同时也将共同面临新的挑战。2019年5月25日,中国驻印度大使罗照辉在《印度时报》撰文,中印应“基于相互理解与相互信任深化文明间的交流互鉴与对话合作,共同应对逆全球化、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挑战,反对贸易霸凌,推动合作共赢,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携手打造亚洲世纪,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因此中印应携手合作,共同努力。

中印关系虽然兼具大国关系、周边国家关系、发展中国家关系、多边机制合作伙伴关系等多重特征,但长期以来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中央的重视程度大于地方,政治上的重视大于经济,导致“政热经冷”。印度是目前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不确定性超过俄罗斯、日本,以致著名学者郑永年曾呼吁:“一直被低估的中印关系,重要性仅次于中美关系。”

“一带一路”不仅能为南亚各国提供经济发展急需的资金,还能帮助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教育等人文交流,受到南亚国家广泛支持。但在推进中,要注意各国的诉求,积极对接印度的“季节计划”、“棉花之路”、“向北看"等发展计划,大力推进“中尼印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

此外,应加强中印人文交流,中印关系最大的问题是“互信缺失”,人文交流尤显重要。中印关系取决于印度对华认知,中印双方的最大的不对称不在于实力,而在于双方的认知以及战略取向的不对称,应利用中印两个世界文明古国的优势,共同推动两国的“文明交流”、推动亚洲共享文明的构建。

中国要重视对印度公共外交投入,共同打造世界级传媒集团,加强对印公共外交的人才队伍建设。还要重视和理解宗教对印度的影响,了解印巴对立背后所存在的深层宗教矛盾根源,重视“岗底斯山宗教朝圣”等问题。

此外需加强中国与印度教育合作和学术研究的交流,改变国内南亚学界依赖西方理论和资料的现状,重视厘清媒体与新闻报道的误导;构建中国特色、东方智慧的国际关系理论体系;加大实地硏究和与印度等南亚国家智库的沟通;加强原始档案硏究等。

基于两国经济结构的差异和印度的投资环境,中印贸易失衡问题应更多从扩大印度对华出口方面下功夫。为此,在符合公平竞争和世贸规则的前提下,可以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印度的优势产品进入中国市场;鼓励印度在中国设立印度软件园或生物园,支持印度优势产业到中国投资;充分利用印度对外资开放的契机,加强出口商品印度化;拟定一些可行性强的经贸合作大项目,推进中印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推动中印自贸区的谈判。

中印是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推动者,也是新秩序主要的优先受益者。随着国际多边合作的日益发展,多边框架下的双边合作成为推进中印关系的新亮点,孟中印缅走廊建设、金砖国家组织、上合组织、亚信峰会等均为中印提供了多边框架下加强合作的新平台和新机会。

但这些多边平台,并非中印两国合作交流的最佳舞台,建立跨喜马拉雅区域合作机制能将两国合作利益最大化,使两国关系更加紧密。位于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地区,拥有三十多亿人,占世界人口近半,经济总量达十多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的29%,是世界重要的水源、能源和战略资源供应基地,不仅对该地区、对亚洲甚至对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莫迪的连任,给中印关系带来新契机——带来稳定、持续发展的机遇期。正如莫迪总理在推特上所言:“我们一起成长,我们共同繁荣,我们将打造一个强大且具有包容性的印度,印度再次赢了。”在这里如果将“印度”换成“中印”,同样将成为我们共同的愿景。

上一条:印度尼赫鲁大学南亚研究中心教授来访我所并做学术讲座

下一条:李涛教授应邀参加印度驻广州总领事馆举办的研讨会

关闭

Copyright ©2021  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版权所有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望江路29号四川大学文科楼5楼

电话:028-85412638 传真:028-85417102